成渝双城志 经济共生㉚|余淼杰:成渝双城经济圈让西部经济接轨世界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6-01 07:30 101948


专家简介

余淼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国际中国研究联盟秘书长。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以来,川渝两地召开的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意味着成渝产业联动的高效集聚“双城记”即将上演。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这两座相距五百公里的西南城市,成都、重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共生共荣。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和重庆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6万亿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分别占川渝两地总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49%,而2018年这一比例已提升至6.6%左右。

区域经济的发展所释放的蓬勃动力,这在中国区域发展板块一直举足轻重。中央此前多次出台相关规划,2011年,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此外,成渝地区也正在通过中欧班列等运输方式,向欧洲等国家提供贸易保障,缩短与国外市场的距离。截至2019年年末,重庆、成都全年开行中欧班列均超过1500列,合计超过全国中欧班列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川渝两地为起点的中欧班列影响力逐年增强。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成渝地区,从相对封闭的内陆深处,跃升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内陆时代”。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4月16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他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圈,它是深入中国腹地的一个经济板块,是内陆开放的典型代表,支撑着中国内陆地区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从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

专家访谈

成渝经济圈不是两个孤立的城市点

封面新闻: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吹响号角,您认为应该如何打造和布局?

余淼杰:成渝城市群每个城市各自有它自己的特点,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重庆则是直辖市,在城市群就好像在西部经济中有两颗明珠,非常耀眼。如果我们看一下晚上的灯光图的话,可以发现西部的城市中,成都跟重庆这两个点相对较亮。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首先是成渝的城市群,不仅在“唱双城记”,而且还要在发展中间的这一部分的地区,成都和重庆作为两个点,必须从这个点线面逐步地向外辐射,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城市群,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市点。

目前成渝都市圈要解决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的阶段,在发展战略上,既要抓两头又要带中间,在做大做强重庆、成都大城市的同时,还需要若干个‘城市点’来支撑,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推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下一步的工作要多个城市联动,经济一体化发展,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封面新闻: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西部经济,甚至中国经济将带来哪些助力?

余淼杰: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拥有逾1亿人口和近7万亿元经济总量,近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成为经济圈和增长极,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成渝双城经济圈未来将辐射到云南、西藏等地,西南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有利于帮助我国进一步的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仅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还有经贸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联动的是一带一路的国家,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一个优质港口,成都拥有“双机场”的优势,那么对拉动我国的行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也是我们所讲的强调的“四化融合”。

“成都是店,重庆是厂”合作共生

封面新闻:成都和重庆的发展,您认为如何使城市协同互补,发挥各自优势?

余淼杰:这两个城市在一个很好的搭配,因为他们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如果我们要借鉴一下其他地区的发展情况,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某种角度上来讲是“前店后厂”,两者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成都是店,重庆是厂”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目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成渝两地的优势产业。目前,两江新区多家重点数字经济企业已经在成都地区进行了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圈着力加强与成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共享各项政策资源和平台资源,促进两地间的协同创新。

封面新闻:在未来,成渝经济圈如何更好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

余淼杰:发展成渝经济圈对一带一路的东南亚国家等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很重要。受到疫情的影响,由于融入一带一路贸易的互联互通,国家贸易没有下降的,反而缓和上升。从去年开始,东盟作用越来越大,毫无疑问,今年东盟会取代美国成为经济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这样的话,对于成渝的发展将有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成渝地区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通道,非常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开展跨国贸易。

合作空间远大于竞争利益

封面新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又一次把成都和重庆推到合作共赢的新起点。有评论人士指出,成都与重庆既存在竞争也有合作,您如何看待?

余淼杰:我认为,他们更多的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可以通过要素的合理流动来形成这种更好的合作。从这两个城市各自的发展比较优势来看,很明显不一样。这两个城市,重庆基于目前的比较优势来看的话,主要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发展,而成都主要就向第三产业、高端的服务业方面的发展。重庆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并沿长江向东西延伸,沿嘉陵江向北延伸,更加集中于发展高端的制造业。成都的话主要向服务贸易、服务业、旅游业这方面发展。

封面新闻:目前,您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最迫切的挑战是什么?

余淼杰:现在目前最大的挑战的话,客观上来讲的话,成都跟重庆还是比较独立的城市,它们之间的这些相互的沟通或者说相互合作,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一个层面。目前还没有深刻的挖掘到彼此的一个合作优势,甚至某种角度上来讲,认为还存在一种竞争,这种理念是不对的。

两个城市合作的空间远大于他们竞争的理念,因为它们的产业布局完全不一样,那么定位也不一样,各自有自己优势。所以目前的难度在要素配置、产业的布局是独立的,所以还必须往前进一步的推进。

另一方面,从目前发展看,成渝地区经济聚集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为主,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据较大比重,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研发投入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低,需要加大力度创新研发。

2025成渝经济圈或将成熟发展

封面新闻:两地在共同推动内陆对外开放中,如何实现协同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极?

余淼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要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把整个成渝经济圈包括两个核心城市以及中小城市的交通都有效连接起来,促进人流、商流和物流的畅通。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成都和重庆都有各自的优势产业,接下来要进行产业分工,带动覆盖周边城市,在全国或全球范围内形成影响力。

两城未来还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布局和要素配置,都会形成很好的硬件支撑。另外,两地未来可以在对外交流上有更多共同的声音和共同的话题,在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国内企业创新布局和新市场的开拓方面形成合力。

封面新闻: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经历了一段时间后经济体量发展壮大,在您看来成渝经济圈何时能发展成熟?

余淼杰:我们强调要通过地区经济的发展,培养新的增长极、要推进自由贸易港等,特别是有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个发展,这些都是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新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我认为,如果按照正常推进的话,2025年的时候,成渝城市群有望成为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那样真正成为一个城市群,我国西部经济的活力也将会大放光彩。

评论 11

  • 蓓蓓薇薇 2020-06-01

    合作共赢,唱好双城记

  • 麻衣 2020-06-01

    我始终觉得重庆是个大气的城市。我心中的东西南北中五大城市 西肯定是重庆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 笑笑嘻 2020-06-01

    唱好双城记,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才能让西部经济接轨世界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