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声|高校与博物馆人才双向流动 陈履生:让大学博物馆更有专业精神

封面新闻 2019-11-14 10:45 56820

【事件背景】

2019年11月初,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调任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引发文博界的关注,还有不少观众在成都博物馆的公众号里留言表示不舍。

近年来,文博界专家前往高校任教或高校博物馆任职似成趋势,此前,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前往复旦大学任教,西安博物院院长张颖岚前往浙大任教。高校对文博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彰显。

然而,前不久重庆大学博物馆卷入赝品风波,引发全网关注。在此背景之下,文博界专家进入高校博物馆任职,得到业界认可。高校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掌舵人?封面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西安美术学院新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吉林艺术学院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陈履生。

【人物简介】

陈履生,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2011-2016)。现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西安美术学院新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吉林艺术学院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兼任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湖北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建有“陈履生美术馆”(常州)和“油灯博物馆”(扬中、常州)。

陈履生

文博界的专家或馆长流向大学博物馆正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或者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趋势,可以说明大学博物馆在中国正处于大发展时期。这是大学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强的历史过程。



高校与博物馆人才一直双向流动



在这发展中既需要专业的人才去指导建设和管理,又需要专业的人士去开展相关的教育和活动来带动博物馆在校园中的共识。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相继开设了文博专业或者艺术管理专业,也需要有实战经验的博物馆专家到大学去授课,去引领专业发展的方向;或直接去管理大学博物馆。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博物馆在大学中的地位在现阶段有了明显的提升。

当然,这与过去大学历史系中的文博课程有一定的关联,也和已有的文博专业设置有一定的关系,还反映出大学与大学中的文博专业正全面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样一种人才的流动是大学博物馆或者博物馆专业在发展中的一个中间的过程,而这种流动实际上一直出现在中国的文博界之中。

过去数十年间,不仅有大量的文物考古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在博物馆就业,也有大学中的著名教授到博物馆中任职。这种双向的流动,造就了中国文博界和高校的特别的关系。比如原南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主任朱凤瀚于1998年调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后来升任馆长、党委副书记;2005年又调任北京大学历史系。

毫无疑问,博物馆的专家或者博物馆的馆长以他们多年对于博物馆的认知或者对于博物馆的研究,到大学从事专业教学,或在大学博物馆从事管理工作,是最合适不过的。

现在有很多从国外学成归国的一些文博专业或者是相关联的艺术管理专业的硕士、博士等,回到国内往往会遇到水土不服,因为中国公立的博物馆、美术馆的体制与传统、管理与方法,都与西方国家不同,他们所学的很多知识与中国公立的博物馆、美术馆的现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而这样的问题不是短时间所能磨合的。

因此,用自己的专家和经验来管理自己大学中的博物馆,或培养文博专业的人才,让这些学生在走向未来的博物馆工作之中能有比较合适的专业基础。显然,这正是当代中国文博事业发展的需要。

今天,我们在建立中国博物馆学的道路上已经开始迈出了一步,而这正是以中国蓬勃发展的文博事业为根基的,大学博物馆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大学博物馆在大学不仅关系到博物馆,还关系到大学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专业,还关系到育人。



文博专家将改变高校博物馆格局



很多文博界的专家、博物馆的馆长或者是博物馆的管理者等,他们有许多是考古或者文博专业出身,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积攒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而这些经验和知识并不仅是书本上的那些内容,而是在自己工作实践中所摸索和积累出来的针对所在地区文博事业的一些具体的内容。

显然,这些基于经验和实践的具体的内容与学校中一般的博物馆概论或者是文物考古专业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许多是超越了书本的知识和学校所学。因此,在这样一种人才的流动之中,对于大学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提升。

近年来大学博物馆在整个大学建设中的显著变化,是成了一项指标。所以,就有了必须。因为这样一种变化就需要更好地建设、管理。

这之中人才非常重要,而大学博物馆现在紧缺的是人才。很多大学的博物馆是由大学中的历史或者文博专业的老师去兼任管理工作,而且有一些大学的博物馆没有专职的人员,这就暴露出大学博物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在能够调入一些博物馆的专业人才去管理博物馆,相信这会带来整个格局的变化,其中既有大学博物馆之间的比较,又有大学博物馆与所在城市博物馆之间的权衡。

如果没有基本的格局,而只是多了一个大学的部门,只是多了一处场馆,那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大学博物馆从没有编制到有了编制;而有了编制就会扩大博物馆的规模;有了编制也可以更多的在专业方面去努力和发展,使博物馆逐步走上正轨,在收藏、研究、展览、教育、交流等多方面显现出大学之大的专业气象。



馆长最起码有专业的精神和敬畏



对于每一家大学博物馆来说,馆长都是非常的重要。

一馆之长至少应该受过专业的教育,或者有专业管理的经验,最起码应该有专业的精神和专业的敬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管理博物馆,而管理的前提是认识自己的博物馆,尊重历史与发展。

但是,现实中有许多大学博物馆的馆长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经验,往往是考古专业转行而来,或者由主管机构任命而出。当然,他们有一定的文博知识,但不具有博物馆管理的经验。其中还有一些兼职的,还有一些因为有了博物馆的建置而成为馆长。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

在大学博物馆中,因为有与大学的关系,馆长一方面需要和大学最高领导的默契,更重要的是要磨合与大学相关专业的关系,比如说在艺术院校,美术馆的馆长要和艺术院校中的数十个专业相联系。而综合性大学的大学博物馆和大学中的很多专业也都有关联,这是和城市中的博物馆所不同的。那么,面对这种关联,需要有很好的协调能力。在专业方面,大学博物馆的馆长在建立和维护专业特色方面要不断努力,不能是有一任馆长就有一个特色,各做各的。

大学博物馆的馆长除了首任,其后的接续也很重要。西方的一些大学博物馆正是在百年的接续中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使博物馆成为大学的骄傲。

大学博物馆的馆长可以有自己的专业成就,也可以在博物馆中表现出自己的专业特长。馆长如同伸出手来的五指,又长又短。即便没有专业而有为博物馆发展的心血和努力、热情和作为,那也是博物馆的幸事。

不管怎么说,对于大学博物馆的馆长来说,就是要尽责尽力。基于体制的原因,我们的大学博物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健全相关的联系,使得大学博物馆在一个相互的关联中能够显现出大学存在的特色。大学博物馆的特色很重要,能够创造和维护特色的馆长也很重要。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整理

评论 8

  • 心海13782413391 2019-11-20

    大力支持

  • 薪尽自然凉 2019-11-20

    这个好

  • 醉吻情书 2019-11-14

    太羡慕和喜欢这专业了.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