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丨缪英:夜宿山谷

封面新闻 2020-09-27 15:54 46263

文/缪英

是蜿蜒的山路吸引我,是满山的虫鸣呼唤我,抑或是大山的幽静牵引我?周五的傍晚,尽管天气预报说有暴雨,也没能改变我既定的行程。在孩子开学前的这个周末,我们去山谷体验木屋禅居。

秋老虎带来的热气,穿过敞开的车窗渐渐散去。沿着213国道攀爬,天色竟然逐渐好转。越往上走,傍晚的天空越晴朗清明,有朵朵晚霞挂在山头。路上,碰到熟人黄三哥,寒暄几句,应下下次来耍的承诺。此去,并没有跟老万约好具体时间,竟然在路边遇见了他。一切都刚刚好,那种知道你一直在,定会在老地方相逢的感觉非常暖心。

去年8月去过一次山谷,10多人聚在一起的欢乐夜晚,烤肉、篝火晚会,在观景台聊天的场景仿佛在昨天。时隔一年,仿佛过了经年,曾经为之欢喜和雀跃的,都变得粗粝和不堪,越来越喜欢沉默,还有大地的孤寂和静穆,独处中,更能整理自己破败的心绪。

此次,是特意来体验小木屋的。老万选择了一处山坳,搭建了十几栋小木屋。“卧在云间品天露,禅居小院即无忧。”是来此体验者留下的感受。小木屋分别有一个个诗意的名字,如眺雪、赏碧、听涛等。一直从事园艺的老万对花草树木有着亲子般的怜惜,所以在搭建时采取了依山势而建、打桩撑钢板的悬空形式,不会对地表植物造成破坏。就冲着他的这份情怀,也要来捧捧场。

选择了赏碧房间,眺雪已被来自成都的一家四口先行挑选。一对夫妇带着一双儿女,也是想趁着孩子开学前来看山游览一番。我告诉那位女士,眺雪房间是我认为赏景视野最佳的,她亦有同感。

赏碧房间的位置也不赖,客厅和卧室都有一面宽大的玻璃窗,外面是木质的露台,站在露台上,山脚下的一湾碧水正是紫坪铺水库的上游。作为成都一座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环境保护、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该水库为成都老百姓带来了民生福祉。

晚霞隐去,夜色深浓。小木屋房顶上的灯带亮起来了,催人入眠的虫鸣此起彼伏。连日的暴雨预警,让游客却步,因此山里更多了几分幽静。在夜色掩映下,独自在海拔1314米处静坐良久,在这个清幽的夜晚,我着一件无袖的棉麻长裙,期待良人奔来为我加衣。这样的年岁,生命的微妙与悲喜也已明白了大半,绽放,却带着求不得,爱别离的感伤。这一路走过许多风景,此刻只幻想你如影随形。

半夜,大雨不期而至,滴滴答答声响后,就是噼里啪啦,再是哗啦哗啦。最后,这雨声竟成为催眠曲,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唤醒早晨的是橙翅噪鹛、红嘴相思鸟、黄眉林雀等鸟儿的清脆声声。一只黄眉林雀和我只隔了一扇玻璃窗,它在枝头雀跃、欢呼,腹部黄褐色的羽毛看上去柔软极了。可等我走上露台,想要向它问声好的时候,它一个上跃、再一个俯冲,迅疾地飞走了。多自在,多欢快呀!

被大雨洗刷过后的山野,更是清新亮眼,天光朗朗,群山巍巍,远处山坳里白雾缈缈。坐在摇椅上轻轻晃荡,视野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绿野里徜徉。我像一个忧伤的老人,在暮年回味起平生的过往,有点儿忍不住要热泪盈眶。

沿着营地走了一圈,那些带不走的,就把它在记忆里珍藏。吃过早饭,下山来,风扬起,合欢树叶子上,芦苇花花絮上,都洒下阳光的碎金。

这一晚,细碎真切的光影,展露在最灿烂的早晨里,它们唯美、骄傲,再没有任何其他颜色在这里可以和它相比。

【作者简介】

缪英,四川阆中人,曾任《拉萨晚报》记者、编辑,现供职于都江堰。成都市作协会员、都江堰市作协理事。有诗歌、散文散见于《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作家周刊》《都江堰报》等。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2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3

  • 行雁书 2020-09-27

    盛夏,带着想象的翅膀去旅行吧...

  • 千夜 2020-09-27

    很丰盛嘛.

  • ご狂饮风中血 2020-09-27

    看多了书,听多了歌,翻过了很多游记,现在终于准备出发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